2006/11/30
鐘敲鐘裂

在in-media,我就總看不到政治大事.
當梁文道寫關於鐘時,我雖有小西inmedia留言的歐洲經驗,但此刻想到的,卻是美國費城那個裂了的liberty bell,那裡有則文字,提到兩隻使我更感觸的字眼:liberties denied.
最終莫非是2046?
立法會早幾日辯論公民黨議員湯家驊提出「立法會認為 2012年適合普選行政長官」的動議,結果給否決.在所謂社會未取得共識,沒有時間表下,注定又要預支預耗多人生的幾年光陰.
acc面試總愛問你想像十年後如何,我很蠢,我以為那很遙遠,其實我應該答:仍在爭取(當年的88)普選.
acc面試總愛問你想像十年後如何,我很蠢,我以為那很遙遠,其實我應該答:仍在爭取(當年的88)普選.
她仨藝術落區
昨天回老家吃飯,陪母親寫了一下午大字,可惜途上經中央圖書館時,才發現相機忘了插回記憶咭,蘇恩祺的展覽唯有看過失望過就算了.jeff篇新文把蔡仞姿的書和蘇恩祺的一起討論.見到宣傳,我都想做藝術家,把創作費變換成一櫃櫃的書,但見到其書封面上(卻非書脊)印有書名,原來來來去去是那幾款,很失望,對於書,我始終不可以單看形式,如何對得住書的內涵,我不記得有幾多個藝術家做到過.而作為件site-specific之作的話,我更寧願作品不是在中央.
我真佩服藝遊鄰里,是sincerity還是自信爆棚,竟然同一年來個蘇恩祺和amy cheung.(信我,作為co-curator幾次,我知點解人們會選她們).記得石家豪選了蘇恩祺在藝術中心的展作全年大事之一,楊陽那天則在座談會上對oscar以體型描述蘇恩祺的評論表示不滿,我至今卻後悔看了梁寶寫她的一篇文,使我覺得在她背後條橋太顯太類同,這次展覽我讀不到了,卻也因而迷失,反想知道amy cheung當日(我不在香港)展覽實際攪成點(呢hea?).
另一個藝遊鄰里在中央圖書館的展覽,也是這樣取道路經急急看過吓的,是區凱琳,我其實沒什麼想說,聽過我意見的,都知我也是用了jeff那招,把她和甘志強拼在一起來論說.過去我對甘志強,也是不想說什麼(或就是負面),但他最近的縮細大法和配件組合法,使我覺得自學的藝術家用回自己所識那套而非牢想做藝術,反而可能更來得有成績.區凱琳相反相當學院,精攻繪畫,但藝遊鄰里用來自我治療,自得其樂,自我陶醉,又是要服藝術推廣辦事處.
我真佩服藝遊鄰里,是sincerity還是自信爆棚,竟然同一年來個蘇恩祺和amy cheung.(信我,作為co-curator幾次,我知點解人們會選她們).記得石家豪選了蘇恩祺在藝術中心的展作全年大事之一,楊陽那天則在座談會上對oscar以體型描述蘇恩祺的評論表示不滿,我至今卻後悔看了梁寶寫她的一篇文,使我覺得在她背後條橋太顯太類同,這次展覽我讀不到了,卻也因而迷失,反想知道amy cheung當日(我不在香港)展覽實際攪成點(呢hea?).
另一個藝遊鄰里在中央圖書館的展覽,也是這樣取道路經急急看過吓的,是區凱琳,我其實沒什麼想說,聽過我意見的,都知我也是用了jeff那招,把她和甘志強拼在一起來論說.過去我對甘志強,也是不想說什麼(或就是負面),但他最近的縮細大法和配件組合法,使我覺得自學的藝術家用回自己所識那套而非牢想做藝術,反而可能更來得有成績.區凱琳相反相當學院,精攻繪畫,但藝遊鄰里用來自我治療,自得其樂,自我陶醉,又是要服藝術推廣辦事處.
2006/11/29
藝評hyphen政治
Leungpo在回應Pamela的email中提到Elkins,但我一再已說,Elkins在藝評這方面,興趣是有,但其出發點(那nea報告)有問題,結論(作為art historian)總也抓不著癢處.就是其Master Narratives and Their Discontent一書中,論Politics那章也叫人大失所望.那天答應了替朋友找Lee Weng Choy說藝評文章提到的兩點,在censorship以外的第二點是什麼,找到了再看,難怪一時忘了,因為那徹徹底底是新加坡的local symptoms:



文化專才過境通道
張頌仁在accf上說香港的未來位置作為交流平臺,jeff問在大陸勢頭下如何可能?張頌仁的答覆很精彩:我們搞文化嘅...
在accf碰上朋友說,才知顏磊在藝術中心有展覽,怎可能無甚聲氣,到底試過是香港藝術家,現也是個算紅的華人藝術家...
要成名的,卻不知是否仍based in hk,很正常.
反過來,朗朗李雲迪成了名後選為香港人,
香港的未來位置原來如是?
在accf碰上朋友說,才知顏磊在藝術中心有展覽,怎可能無甚聲氣,到底試過是香港藝術家,現也是個算紅的華人藝術家...
要成名的,卻不知是否仍based in hk,很正常.
反過來,朗朗李雲迪成了名後選為香港人,
香港的未來位置原來如是?
錢穆長大
那天故宮沒有展書畫,本在精品店發現件文徵明的黑底t-shirt,但由於篇書法是讚賞唐寅的,仍未合全意,結果無買,見有點時間,於是行回過東吳大學,到了錢穆故居素書樓一趟.在那裡,看他們展出和介紹<<國史大綱>>,心頗感諷刺.http://www.zorpia.com/jasparlau/album/701495/all
後來有一天我就跟另一個jl說,都是俾中大新亞教壞,每次周會唱校歌,結果被那...手空空,無一物...困乏我多情...洗了腦,當然,我說的是反話.錢穆仍在生時,有一次千人宴碰上過,我還有一件用了師兄彬仔叫我為系際話劇比賽準備的slide片合組其它物件而成的mixed media作,標題就是錢穆長大.zorpia網站的相簿照片自動的zoom in,使我想起劇中給slide projector安排的幾條cue.
後來有一天我就跟另一個jl說,都是俾中大新亞教壞,每次周會唱校歌,結果被那...手空空,無一物...困乏我多情...洗了腦,當然,我說的是反話.錢穆仍在生時,有一次千人宴碰上過,我還有一件用了師兄彬仔叫我為系際話劇比賽準備的slide片合組其它物件而成的mixed media作,標題就是錢穆長大.zorpia網站的相簿照片自動的zoom in,使我想起劇中給slide projector安排的幾條cue.
舊區街照的弔詭景觀化

日期:10月3日至13日
地點:太古坊德宏大廈一樓
題為《元州街》的攝影展,不過是港島東太古商廈群大堂中的一個小型展覽。曾留英習紀實攝影回來的尹子聰,從其多個月來沿此九龍長沙灣舊街拍攝的黑白照片中挑出十多幀,通過十數小時的黑房工序而銜接重組出一幅長卷般的長街照片。如此的作品模樣,熟悉香港藝術的觀眾,都免不了想起早前「民間博物館計劃」辦的《整整一條利東街》展覽。後者邀來謝明莊以吊臂車分多天在窄長、懸掛著招牌的街道半空間拍攝,再由曾劍華負責電腦後期拼砌,將因灣仔舊區重建而將清拆的利東街(又名「囍帖街」)加以重現。
正面而言,若「臨街的觀照」作為張頌仁當年策劃香港第一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標題,確好把握了香港藝術對都市環境生存的獨特關注,此兩作品和展覽,或好反映伴隨香港社會近年所出現不少對於城市規劃的文化討論,藝術/攝影作為介入社會的新一種面相。
《利東街》意圖組構出街道的「全貌」,從當代藝術看,有Ed Ruscha就Hollywood Boulevard的新舊兩版為典範,尹子聰的作品則選擇忠於照片間一定的時空跳接,當中捕捉的人物生活尤滲人文色彩,若干富景深的路口段,則可與Thomas Struth的Strasse系列相輝映。但攝影機械的透視拼貼,跟《元州街》展場論述提到的「全景」(Panorama),或《清明上河圖》手卷的「散點透視」始終未能作完滿類比,對象的重構本身呈示成媒體問題,就跟兩個記錄舊區的展覽也湊巧出現在摩登商場,把立體的生活經驗作了扁平人工再現,同呈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e)進路的內在詭局。
2006/11/28
單純文化研究
第一次到紐約在strand買了本verso出的吳金桃的書,privatising culture-corporate art intervention since the 1980s,沒看幾多,就給梁美萍掏錢給我要了.則在今藝術網站看到吳金桃專訪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羅伯特.史托(Robert Storr),最後一段幾好總括什麼文化研究騎劫藝術的說法:
問 沒有一種單純的文化現象?
答 沒有。藝術家有好的,也有不怎麼好的,但沒有藝術家是在一種狀況下運作而完全不受政治、經濟等事件影響的。有很多關於藝術圈的政治書寫,顯得有點空洞,因為他們總是假設曾有某一個時間、某一種狀況、某一種情境,藝術是沒有受到政治、社會事件阻礙的。如果你很嚴肅的對待文化理論,你就知道那不是真的,關鍵在於藝術家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它如何影響到作品被接收的情況,以及你做了什麼樣的妥協,而什麼是不能被妥協的。純粹藝術的概念,跟批判理論所主張的,恰恰相反;奇怪的是,批判理論家不斷在責備藝術家或其他的文化工作者,因為後者介入了政治或市場等等,好像有某個地方存在你可以沒有這些困難。
問 沒有一種單純的文化現象?
答 沒有。藝術家有好的,也有不怎麼好的,但沒有藝術家是在一種狀況下運作而完全不受政治、經濟等事件影響的。有很多關於藝術圈的政治書寫,顯得有點空洞,因為他們總是假設曾有某一個時間、某一種狀況、某一種情境,藝術是沒有受到政治、社會事件阻礙的。如果你很嚴肅的對待文化理論,你就知道那不是真的,關鍵在於藝術家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它如何影響到作品被接收的情況,以及你做了什麼樣的妥協,而什麼是不能被妥協的。純粹藝術的概念,跟批判理論所主張的,恰恰相反;奇怪的是,批判理論家不斷在責備藝術家或其他的文化工作者,因為後者介入了政治或市場等等,好像有某個地方存在你可以沒有這些困難。
2006/11/27
(不)公開的(不)表態
今日又聽到有人說圈坊間認為文化博物館的商場時代的藝術體驗是個好的(策展)展覽,my god,(說實heritage museum的每個展覽我都想鬧,紅白藍鬧之餘反有點說得出的渣拿),於是我心總是追問,說的人卻都皆不認投這是他的意見,又說不出何以見得,若有人見到任何一篇評論如是說,我倒想看看.有人認投在這裡自首更好不過.讚或彈選寫或不寫,怎會不是一種判斷?
關於策展的討論,真的該開始逐個具體檢視.藝術家對於策展有不滿,就更該拿出來講.我很奇怪譬若有參與away的藝術家對jeff的論述框架有不滿,我事前就有機會看過初稿,唔鍾意的何不出聲,或索性唔展?已問准了jeff跟selina,將把一些續<獨立策展在本土>的討論在這裡post出來,而那邊廂也收到linda lai跟梁寶和pamela的網上討論,不知會否公開.討厭倒是那些討論總像見光死.
關於策展的討論,真的該開始逐個具體檢視.藝術家對於策展有不滿,就更該拿出來講.我很奇怪譬若有參與away的藝術家對jeff的論述框架有不滿,我事前就有機會看過初稿,唔鍾意的何不出聲,或索性唔展?已問准了jeff跟selina,將把一些續<獨立策展在本土>的討論在這裡post出來,而那邊廂也收到linda lai跟梁寶和pamela的網上討論,不知會否公開.討厭倒是那些討論總像見光死.
官塘十蚊盒飯十萬幅畫,邊樣關你事?
那天人們聚埋講上osage的經驗,我家住觀塘,但仍未有興趣動身去看看,這就是我的入世程度,你說我怎可能在這行混?我一直奇怪在香港開畫廊賣中國o野市場對象是誰,難道香港有錢人也pickup到當代中國藝術家可作投資?朋友今天一提,我才如夢初醒,原來是中港稅制之別.不過知道了仍是一樣,因為那都不關我事.香港藝術的好壞,我也不需外人來說給我聽才識比較,我亦不如阿jeff,會說愛hk artists,我只愛我覺得好的藝術家,那環顧世界都不多,香港試問有可以有幾多個?hk artists也不過是一種我不想談的hk art的變種說法.若果那輪中港台華人大拍賣我不在香港(雖然人在紐約亦不會走得甩),沒有如其他人般感到什麼壓力,從不返大陸,少去理睬它,未嘗不正是我重視本土的例證.
本色化
台灣帝門的年度審視報告說文化評論比藝評在報刊佔多,我不覺這有什麼問題,反似很合理,我在唐山捧場買了本他們的戰爭機器系列之14,路況的<<鼠儒主義>>,就是想認識一下在藝評圈外關於藝術的文字(雖其文字也見過於<<今藝術>>),內裡有文章談到袁廣鳴和倪再沁等,卻也有如針對笨得像個畫家更理論性/抽象的題目.我就不知多些這種文字人有什麼不好.
但文化研究有時真的要本土才有feel,其書中就有篇明星現象學講梅艷芳,講到<<你歌我唱>>(香港:<<男歌女唱>>)說阿梅降貴紆尊,犧牲形象,和一個二線演員的醜男演對手戲,雖是讚阿梅遇俊則艷,遇醜亦醜,邋遢傳神,但這樣說黃子華,卻倒是個回流的笑料.
但文化研究有時真的要本土才有feel,其書中就有篇明星現象學講梅艷芳,講到<<你歌我唱>>(香港:<<男歌女唱>>)說阿梅降貴紆尊,犧牲形象,和一個二線演員的醜男演對手戲,雖是讚阿梅遇俊則艷,遇醜亦醜,邋遢傳神,但這樣說黃子華,卻倒是個回流的笑料.
2006/11/26
建築私有化

不是地圖而已

那天靠熟人點路本來也找不著大趨勢畫廊,全靠它裡面的地址,才看了陳界仁展覽.一些內容頁,放在http://mmkroc.blogspot.com/那邊.
藝評-擺你上臺
今天在蔡仞姿的座談會上,奇怪經常談論到藝評,雖然不看她輯來的剪報和文字,也不知蔡仞姿寫了那麼多,梁寶提蔡仞姿跟劉霜陽過招,我倒好像未翻看到.談論到藝評,主要大概是主持linda lai提到matthew turner(可能是新的場刊文章?)說到香港藝術不需要藝評.而linda指在場的may fung當然持相反意見.我一直的立場,大概和matthew同一邊,雖然我沒資格站在藝術家一邊說話,我這樣想只是基於,o野不是想要就要,要就會有,香港若果有藝評,那可能跟有藝術家一樣,是那個人自己堅持,可那不是一種需要.看大家讀了幾多,就知大家有幾需要.論香港藝術的文章到底有幾多?有了aaa,有幾難搵?但有幾多人於是消化了他們,好好成為(我們抱怨欠缺)積累的基礎?(我忽發奇想,香港文化藝術有座談,有茶飱廳吹水,卻沒有歷史,是因為廣東話是種白話,那樣傾才覺傳神?)陳育強最後一篇我看到關於藝評的文章,有一個觀點,認為藝術也要找他/她可以寫的藝術,這變相說法是種先入為主,我對先入為主也不反感,套不來才是問題,但我所知的好藝評人都有這種說法,就是他們往往是遇到些有些有特別感應卻不知如何把握理解的作品,而促使他們寫文章去嘗試搞清楚,因此,我以為這種先入為主的說法,對藝評而言並不公允.至於Pamela Kember說不喜歡藝術新聞的三言兩語及按下好壞的評斷,我也覺得很有問題,攪藝術不去談審美判斷是不可能或當駝鳥,問題是那是一個as if的階段性的判斷,你要去說服自己和他人.articulate作品,不清楚是pamela原意或楊陽的理解,作為藝評,那本身不過等於說能articulate的作品是好(能生產意義詮釋),而我選了這些我以為可以articulate的作品,那怎能說沒有好壞判斷.那天朗天就另外提到,現在d藝術家都唔可以聽得進批評,這點我也無法代言,但intrinsic value來自於識o野,因此可以有能力反駁,進行筆戰,這大概都好耐無見.
2006/11/24
什麼記入當代歷史?
我最近寫過,但最後定稿無用到,是關於黃盒子的精神,想它是從中國藝術精神的不可共約性出發,抑或是從接通當代藝術展覽的展示方式入手?
就我近期對於(不進入)歷史的重新思考,我想試以提出就我所知香港當代最精采的展覽/策展,可能是張頌仁在家定期的書畫更換.但個人收藏的傳承品玩,傳統藝術史反而會顧及,這是值得當代藝術對展覽反動所要省思的.
就我近期對於(不進入)歷史的重新思考,我想試以提出就我所知香港當代最精采的展覽/策展,可能是張頌仁在家定期的書畫更換.但個人收藏的傳承品玩,傳統藝術史反而會顧及,這是值得當代藝術對展覽反動所要省思的.
塵也莫及
剛收到台灣帝門藝術教育基金的新通訊http://news.deoa.org.tw/
有好些有關藝評文章,03-04的報告,亦包括從james elkins的what happened to art criticism?中抽了小段節譯.
有好些有關藝評文章,03-04的報告,亦包括從james elkins的what happened to art criticism?中抽了小段節譯.
2006/11/23
a read over dinner (without the other)

don't touch the white woman
a show with all female artists, curated by an admittingly "white, middle class, western man." with a provocative title, that won't be possible in the US.
He said in the essay that he decided to go ahead and face it, before someone else do it in a more demagogic way. Well, it didn't made me like him, but not dislike him either. So I guess he get away with it.
多產mother

2006/11/22
人有我有 有人冇有


此裡想講的,圖也說明了,人搞pompidou,香港搞pompidou,唉...
(另些台灣之行棄前留料,見http://mmkroc.blogspot.com/)
2006/11/21
unfortuantely, not a gd read
On his way to lunch, a fool just bumped into a column hurting himself while reading
http://www.flickr.com/gp/74568706@N00/7984H6
http://www.flickr.com/gp/74568706@N00/7984H6
intrinsic虛無

於是近來愈想愈覺得梁展峰選我入aWay展覽,對我自己有一大意思,因那使我認清自己在攪的所謂政治,一點也不政治,是個家中自閉御宅族的blog上齌講.
上次到台北,在唐山書店買了陳仲偉的《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快要看畢就打算轉送給jeff.書中談到「迷」不僅僅是迷,OTAKU 更是菁英份子,生活風格,能動性與自我選擇與實踐能力,甚至跳出商業機制的在地實踐,包含專業倫理和技藝的執著.
這雖然似比荷里活top-down模式好,但看法自有點誇張跟盲點.對藝術的迷,其實不又一樣.但沒有很多人會迷虛無,intrinsic value的迷思反過來正是虛無的不能承受.
2006/11/20
拓寬稅基?真是貧富懸殊的豈有此理
在沉默的日子,只有一次有一個想法覺得值得寫blog,是看了政府的宣傳片後想出來的,現在既然動筆,就先寫下來.
我全力支持政府的說法,就是香港的打工仔女中,只有三分之一人要納稅,真是個社會的大大問題!原來有三分二人打工,收入卻連繳稅的底線到未達,這種低收入比例誰敢說不是問題?要解決稅基問題,就麻煩政府先理掂香港嚴重到無譜的貧富懸殊.把最低工資定到要俾稅,稅基保證健康!
我全力支持政府的說法,就是香港的打工仔女中,只有三分之一人要納稅,真是個社會的大大問題!原來有三分二人打工,收入卻連繳稅的底線到未達,這種低收入比例誰敢說不是問題?要解決稅基問題,就麻煩政府先理掂香港嚴重到無譜的貧富懸殊.把最低工資定到要俾稅,稅基保證健康!
苟延重生
在cyc的1a座談會後,朗天跟我打個招呼,我從來對這些利害的前輩只有仰慕,不知有什麼自己的事值得跟他們談,無言之際,朗天出奇地對我說,你好似好耐無寫blog?我一聽受寵若驚,我的blog有什麼理由值得他人去看.(見到家明個blog有個mMK的link,我就尤其慚愧,覺得這簡直拉低他網站的無敵水平.)
早幾天還有舊同門說仍天天click上網頁,其實我見不到自己在香港(未來?)為什麼要佔一位置的理由,停一停,並先速速在百忙中對付家中書紙堆出現的小曱甴更重要得多.個人的傷感大概沒誰可幫,但大概想大家別把東西take for granted的訊息該夠清楚,這次再上路,是為mMK而作的bonus,也是苟延殘生.
早幾天還有舊同門說仍天天click上網頁,其實我見不到自己在香港(未來?)為什麼要佔一位置的理由,停一停,並先速速在百忙中對付家中書紙堆出現的小曱甴更重要得多.個人的傷感大概沒誰可幫,但大概想大家別把東西take for granted的訊息該夠清楚,這次再上路,是為mMK而作的bonus,也是苟延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