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7
jl~撒謊的邏輯不撒謊?
卡斯巴爾(Kaspar)是個比荷索(Werner Herzog)的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 / The Enigima of Kaspar Hauser) / 1974 還早就存在的德國歷史奇案的主角.在荷索的戲中,卡斯巴爾一直被關鎖在地牢裡長大,後來才學語言,習邏輯,被要求信仰宗教.
當中有一幕,有個哲學教授來檢測卡斯巴爾的邏輯思考能力,題目是:現在有兩條村,一條內邊的人講真話,一條內邊的人講假話,那一天你碰上一個人從其中一條村走來,你能否用一條邏輯問題來問他,便就可以知悉他究竟是從那條村來?
哲學教授說邏輯上只有一條問題可以有此能力.卡斯巴爾初時答不出.哲學教授於是得意的解釋那條雙重否定的邏輯問題給卡斯巴爾聽.
那當中的邏輯問題核心關鍵在於:
從謊言村來,問其是否從謊言村來,永沒有"是".
於是問題大約是:
我問你:若果你係從鄰村來,我問你是否從謊言村來,你會答是還是否?
老實人>從(鄰)謊言村來>答案從是轉(謊)"否".
說謊者>從(鄰)老實村來>答案從否轉(謊)"是".
(for the exact script in the film, see http://thenonist.com/index.php/weblog/permalink/2489)
卡斯巴爾卻說,他可以想到另一問題,哲學教授堅稱這不可能,於是問卡斯巴爾想了什麼問題,卡斯巴爾答道:
我可以問他:你是否隻樹蛙?
哲學教授自然被這問題氣得不得了,堅持這並非以形式邏輯來解題.
近日我在拾東西時,見到早年在英國一電影專門店買的此戲此幕的一幀電影劇照,於是照例考考自己記不記得個問題,但卻忽然想,若果那個說謊者(一開始就先撒謊)把自己扮作真話者來作答,就會把哲學家騙了.因為邏輯的自傲,哲學家於此有機會被騙.問題就是要把說謊者講為一個名乎其實的compulsory lier,而非為了最後騙人成功的邏輯使用者.若果一開始就設定了說謊者是compulsory lier類,那樹蛙不樹蛙問題就同樣勝任.(否則說謊者說自己不是隻樹蛙,其實也是一個身份的大話,因此說謊者知否問題的動機於是又成了另一未被考量的因素).所謂的邏輯問題,其實需要答題者代入虛構處境來思考的邏輯能力,卻假定這種懂得這種能力的人不會用這種能力來拆解問題.
這些哲學邏輯問題,我向來沒有研究,因為我的腦袋對於形式邏輯十分排拒(偏偏我對普及數學讀本情有所鍾),我甚至連大學通識的邏輯與思考方法也沒有修,轉而選修了個thinking through writing的課,寫或者也於是成了我思考之本.
當中有一幕,有個哲學教授來檢測卡斯巴爾的邏輯思考能力,題目是:現在有兩條村,一條內邊的人講真話,一條內邊的人講假話,那一天你碰上一個人從其中一條村走來,你能否用一條邏輯問題來問他,便就可以知悉他究竟是從那條村來?
哲學教授說邏輯上只有一條問題可以有此能力.卡斯巴爾初時答不出.哲學教授於是得意的解釋那條雙重否定的邏輯問題給卡斯巴爾聽.
那當中的邏輯問題核心關鍵在於:
從謊言村來,問其是否從謊言村來,永沒有"是".
於是問題大約是:
我問你:若果你係從鄰村來,我問你是否從謊言村來,你會答是還是否?
老實人>從(鄰)謊言村來>答案從是轉(謊)"否".
說謊者>從(鄰)老實村來>答案從否轉(謊)"是".
(for the exact script in the film, see http://thenonist.com/index.php/weblog/permalink/2489)
卡斯巴爾卻說,他可以想到另一問題,哲學教授堅稱這不可能,於是問卡斯巴爾想了什麼問題,卡斯巴爾答道:
我可以問他:你是否隻樹蛙?
哲學教授自然被這問題氣得不得了,堅持這並非以形式邏輯來解題.
近日我在拾東西時,見到早年在英國一電影專門店買的此戲此幕的一幀電影劇照,於是照例考考自己記不記得個問題,但卻忽然想,若果那個說謊者(一開始就先撒謊)把自己扮作真話者來作答,就會把哲學家騙了.因為邏輯的自傲,哲學家於此有機會被騙.問題就是要把說謊者講為一個名乎其實的compulsory lier,而非為了最後騙人成功的邏輯使用者.若果一開始就設定了說謊者是compulsory lier類,那樹蛙不樹蛙問題就同樣勝任.(否則說謊者說自己不是隻樹蛙,其實也是一個身份的大話,因此說謊者知否問題的動機於是又成了另一未被考量的因素).所謂的邏輯問題,其實需要答題者代入虛構處境來思考的邏輯能力,卻假定這種懂得這種能力的人不會用這種能力來拆解問題.
這些哲學邏輯問題,我向來沒有研究,因為我的腦袋對於形式邏輯十分排拒(偏偏我對普及數學讀本情有所鍾),我甚至連大學通識的邏輯與思考方法也沒有修,轉而選修了個thinking through writing的課,寫或者也於是成了我思考之本.
Comments:
<< Home
這天,他又要到誠實村去。但途中又遇到了無從判斷哪一邊才是正確方向的叉路,他只確定路的一邊是通往村民都會說實話的誠實村,另一邊則是通往村民都會說謊話的說謊村。
還好,正巧又有人出現在叉路口附近,只是這次有兩個人。已知其中一個是誠實村的人,而另一個是說謊村的人,但是無法確定哪一個人是哪一村的。
請問,他要如何只問其中一人一個問題,就找出前往誠實村的路呢?
還好,正巧又有人出現在叉路口附近,只是這次有兩個人。已知其中一個是誠實村的人,而另一個是說謊村的人,但是無法確定哪一個人是哪一村的。
請問,他要如何只問其中一人一個問題,就找出前往誠實村的路呢?
我記得這本是一個生門死門的問題,答案於是本是"若果我問佢邊邊是死門,佢會指那一道?"而兩個結果都會指向生門."
這考不到我,大概是因為我以前讀過,於是知答案,要做的就是"召回記憶"(雖非與生俱來).我不識畫邏輯的公用形式符號,於是畫了一個我自己明的圖表來確認解題,但我想知,識形式邏輯是否就能不用記憶而把答案算出來?
發佈留言
這考不到我,大概是因為我以前讀過,於是知答案,要做的就是"召回記憶"(雖非與生俱來).我不識畫邏輯的公用形式符號,於是畫了一個我自己明的圖表來確認解題,但我想知,識形式邏輯是否就能不用記憶而把答案算出來?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