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4

 

hk政改~企硬才是上位票源!

我總是覺得歷來的民主黨企得未夠硬,因此票才流失.這種政治上的極化,既會失票,卻也是箍票之策.問題就看政黨自己的立場是否與那派極端(要民主但不乞民主)的市民同道.香港從前線到長毛,幾近如是,不是沒有市場,而且其實幾有保證.現在民主派也有人講和諧妥協論談判,但這班人的民意基礎並不確定.(有次在屋苑外圍見民主黨其banner,說照顧中產利益,那基層又如何?難道在什麼區說什麼話?這是自己攞醜o黎出.若果真的是針對中產的票源,那民主黨在政治上看低了中產,在經濟上未幫得上忙.跨階層政黨,其實本是"民主"派最大的空間.)
一個較特別的企硬派,是陶君行,記得梁文道憧憬司徒華退休為其站台拉票,可惜這並沒發生,早期未有選上,或正是因民主黨之累?拍上大班,仍是未能上位,我自己的一票也算是白投了.興幸是同區的梁家傑的溫文講理形象和這孖拍擋有所區分而也得當選,而其理性企硬更是愈戰愈勇.
從陶君行長期作為民主黨或後來前線的第二線人物,當個區議員,我對於區議會作為第二三梯隊的訓練所或戰場有利民主派之說,就更感懷疑.湯家驊在討論五號政改的辯論中,就指出選區議員時的投票考慮和知道所選區議會議員會有機會進身立法會的考慮並不一樣,雖然同是那張區議會票.湯家驊又指,立法會議員該專職化,該無閒還打理埋區議會的細瑣地區事務.(因此反過來,叫第二三梯隊區議員擔埋立法會之職,不是更不切實際?)
或者45條關注組因其背景而使其對於區議會和立法會之梯隊關係不放於心,但若以為五號政改方案對民主黨的第二三梯隊發展有利,這既是把政制從私利方向來思考(雖然民主派的地區工作資源絕不見其必然有利),也中了政府的圈套.鍾庭耀在其<政制改革的民意出路>就指出,政府提出的調整方案中,區議會應否保留委任制度根本上與基本法無關,政府硬要把區議會的發展變成與利益團體討價還價的籌碼,並非理性的討論態度.政黨要發展第二三梯隊,區議會的關鍵其實更可是在於區議會的地區工作替政黨建立忠誠的動員,從而達至第二三梯隊立法會上位.
45條關注組取代了前線成為最受市民支持的政團,甚於傳統的政黨,我以為正是說明傳統政黨的梯隊接力思維在香港遠不及於企硬的專業形象效應,更能達至政治吸納人才,以更短周期擴大民主派陣容,而非政治人物的輩代接班.這本身或就已是對於民主黨長期未得發展的一種典範轉移式解讀.
但典範轉移歸典範轉移,如陳家洛今日在<<五稜鏡>>所點出,政治樽頸一天政府不去解決,制度不夠公平開放,權能未得發揮,政治可吸納的人才也是多極有限.而有錢階層還是各會繼續咬著自己的利益不放.減少功能議席而增加直選達至最終全面普選,才是該走的路,對此,我期望我的議員會為此企硬到底.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