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0

 

mMK~咱家小語言


glutter網最近因為香港的文學節(今屆都算利害,終於請來高行健以外的諾貝爾文學獎詩人作家Seamus Heaney),有篇文講Chinese Writers Don't Write For a Western Audience in Mind,Norman Ford早前答咀該blog時也說到我們圈的小島心態.這種心態於我,我絕對承認可謂愈來愈強,無它,自己的事最需要的還是自己幫助自己.(但押了是自己事業的香港藝術家,我估大概都志不止此.)

那天路經阿麥沒什麼幫襯(比較起我遇上買Adicolor又或陳綺貞精品不用理什麼價錢的客仔,我自然根本不是書房的客路),只買了本roundtable出的雜誌meta-global(香港式的思考/認知盲點).雜誌內底頁介紹roundtable時,分別用上了"一個具跨黨派視覺的青年智庫","鼓勵宏觀視野","引進國際中國視角",採了三個"視"字詞,使我有點好奇,好像視字有點什麼潮流吸引力.大概沒有視就沒有盲點的譬喻,一如沒有paradigm crisis就沒有paradigm shift.

反是在雜誌標題下,有一行international.avantgarde.indigenous.hybrid,我倒覺得香港的特色/盲點,經常就是出現在這種中英文隔閡,隨心所欲拼湊而沒釐清之間.(一如para/site或ps沒有中文名,我們太effortless的穿梭挪用東西資源,卻未必有好好消化過,也不易讓外人明白,換句話說,我們欠了把傳統現代化的翻譯能耐,成了什麼也不是的幾不像.)

剛才就在一套港產片男歌女唱中,遇到dancer字幕變跳蚤,對白答蛋散,一個文本本身就是三個變體.又或麥兜故事中一定得的duck,從荔芋火鴨扎到跛腳鴨,一語有多個高低文化指涉,過癮度卻只有自己知.如此的語文玩法,確就難免被"邊緣化",雖然,文化的"邊緣化"可能出新好o野,因此我們也確是該走avant-garde(注意非"該走先鋒派路線").

每次上青文和阿麥,若有些收獲,反而多是從他們的免費派發資訊專櫃來.那天我就在那裡拿了本oxfam magazine(2005#2),發現當中夾集了不少的本地藝術作品作插圖,如封面底頁用了幅劉清平的攝影作品(跑馬地彩幕那幀).翻到看到了有幅梁志和跟黃志恆的天空曲奇,就又使我想到曾幾何時,我在談梁志和的作品時,就拿過晶瑩說的反資本主義來開個小玩笑.

讀到這裡,大概大家也不知我東拉西扯,主線在談什麼,也不必以為這是要把看不到的盲點浮現那麼誇張,其實我在這篇文散論的現象如集在一起,我想可以"視"藝的對文本的"詩"化翻譯拆解作為一種paradigm crisis而達成一種的avant-garde來總括.正是此把從梁志和的入選雙年展作品,將展場守則詩句化,和雙全的基本法三讀,和長毛的宣誓的斷章斷義連成一線.中文英文雙語也好,本身就是本地的政治,本地藝術本身避不了.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