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9

 

mMK~火炭開放工作室2006


這次火炭開放工作室2006,觀感當真甚差.一個原因是個人心態進一步變了,以往總有三五件(雖好像從沒七件之多,但總有約三件至(幸運的話)約五件),是和社會的脈搏較近之作,然而這次三件都不覺有,很是失望;第二個原因,是一些熟悉的中堅名字,如梁志和,李傑,曾翠薇,林慧潔,羅文樂,王天仁等因搬遷,出國等不同原因不見了;第三個原因,是更為基本的展出作品沒甚瞄頭,一些感覺和上次開放日沒多變化,而新作又不是特別吸引,見不到藝術家期間的其著力處.我從不是要藝術家不停地轉變風格,但感覺是不濟的滯,那就不好了,尤其到底火炭藝術家群出現不過仍是幾年間的事,難道這麼快就轉現疲態?若這是租客多元化的發展,卻也意味是焦點的失卻,水準的進一步參差.

火炭開放工作室最值要一遊的單位,我個人以為首選三位近年於中大藝術系畢業的年青藝術家李天倫、周俊輝及關尚智所合租的615藝術工作室.除此以外,資深畫家呂振光給他諗出條"食老本"橋,來次山水線條+水彩,總勝舊年教授身份玩市井“潑皮”.梁靜雯的色彩格調,已算年輕一輩集體畫風當中最好的一位,是陳育強一派西畫風格長畫長有的最佳代表,至於去年中大畢業的林天惠的天真稚趣,畫作能直入香港雙年展2005,或是這種世故章法的新變種/對手?梁展峰的旗幟作品,每年輕盈單薄的白紙一張,議題的沉重之餘,或也在訴說了工作生活的迫人,餘閒創作的曉門/妥協?如此一來,今年所見值得一提的,就經已數得七七八八.

李天倫年年一貫的認真,承接上年的立體木條砌圖案打格仔,今年更多與物件的原來造形相關,鍵盤,遊戲機控制盤,電插蘇與煙包,從虛返實,讓我想起當年黃照達手繪格仔數碼畫的"拙"橋.以其交足課的態度,若果佢有參加不同官方比賽/或申請不同計劃,評審對於這種沉實得來,有溝通趣味的作品不予肯定,相反支持一些老土或大眾無從入手之作,又或玩玩o下的飛天刀,這就真的很有問題.若然早前謝淑妮那以泡膠切割的啞然造型雕塑,也有在Para/Site藝術空間有機會以“玄.現實”(irreality)展出,那李天倫把玩現實(因而太過貼題?關尚智於該展覽反而不夠ir-而離題?)的作品,在香港缺乏曝光,甚至乾淨企理偏卻不受畫廊垂青,其實也真是奇怪.

周俊輝今年展的,不再是歷年的水彩與油畫,而是承接了去年中大藝術系系展的方向,上次是仿《最後晚餐》,今次是《創世記》,還模擬原作擺了在天花,這出現在火炭這廠廈,有種奇異的感覺,比系室上次的《最後晚餐》更有裝置上的衝擊力,可惜《最後晚餐》從來也是單點透視的經典作,這和藝術家作品中的逐格拍攝手法的內在對抗,在新作中似乎注定要被架空了.藝術家代入畫中人物的角色,可能變得更吃重,但從實景油畫作品跳到現在這步,我依仍覺得藝術家自己的形象出現得太過突然,至今仍未能從作品攪清藝術家此舉的動機,這就反扯走了對作品工程浩瀚形式所值投放的注意力,似間接削弱了的作品.

反過來,關尚智新一輪作品,離開了其長期對自我的藝術家身份和樣貌曝光的自我沉溺.不是說玩弄藝術家身份沒有意思,但香港的藝圈實在太細,這類型作品自然只有圈中圈的過癮性.作品對象一轉,其心思就立即變得海寬天空,雖然偶有(雙年展入選作的)烏煙霧團,但凱旋門下的天空經已夠其創出整次火炭之旅所見的最佳作品.一張模擬“凱旋門”的紙皮箱的燈箱廣告,道盡香港不少現實的坎坷風光.(不妨參李歐梵的〈都市[白領]的幻想〉).同場的舊作,在“玄.現實”經已展出過,此作品的精彩處,其實不在於十分當代中國藝術的攝影或概念舖陳,而是看到香港藝術家從藝術理論書本中把吸收的知識和對自身歷史現實關連的聯繫這份意圖.而藝術家所引用其中Molly Nesbit文章,除啟發了這作品,其觸發香港雙年展2005的間接(藝術家母親)參展,更是有趣,但那經已是後話,值另文再述.

順便一提,我並不是單單因在關尚智舊作品中見到de Duve的名字就高興,其實我第一次看Nesbit這文章,反不是從de Duve此書看得,而是Nesbit的專著,叫Their Common Sense(中央圖書館有).用那本書的話,可能沒有了unfinished duchamp的杜尚提示,更是小圈子才可解讀,然而我以為卻更可以給Nesbit一個更恰當的full credit.(至於de Duve有冇功?這還用問?)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