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2
mMK~1936走先於2006
本來同阿麥訂了王秀雄的藝術批評的視野(2006),但由於為入中大作準備,書未來,唯有在商務打書釘,可是看了第一二章,友人就來電,知情後就說服了我多買一本給其學校用,於是我就買下來看,殊知這書讀落真幾唔妥,不單行文怪怪好似不通順的譯本,如一入第三章,藝評文的種類,其分類法有畫家專論,傳記,書信,接著卻是雕刻專論,個別作品以及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真是看得使人摸不著頭腦,尤其加入一些又冇一些的媒體範疇,大概真是一個難以叫滿意的基礎.
藝術批評與藝術史關係,是我近期很關心的課題,上次我談此書時說他"守舊到不得了"是看了他第十章的列表兩者比較,但這次就發現另一個證據在於其第一章也有一個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的小章節,當中引了L. Venturi的History of Art Criticism (1936)一書,此書我好彩在芝加哥的一間亂七八糟的二手書店中以三元美金買到手,這本譯自意文的著作,在這麼早的著寫年份,就經已採了一個針對藝術史的視角,偏偏王秀雄就讀不到這種激烈處出來,真是可惜,或者,這激烈正是這類教科書式著作所要避免的?否則就只會像我入中大講藝評的結果,好像一切無成法,試問咁又可以教d乜?
(下次再引說Venturi講咗d乜.)
藝術批評與藝術史關係,是我近期很關心的課題,上次我談此書時說他"守舊到不得了"是看了他第十章的列表兩者比較,但這次就發現另一個證據在於其第一章也有一個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的小章節,當中引了L. Venturi的History of Art Criticism (1936)一書,此書我好彩在芝加哥的一間亂七八糟的二手書店中以三元美金買到手,這本譯自意文的著作,在這麼早的著寫年份,就經已採了一個針對藝術史的視角,偏偏王秀雄就讀不到這種激烈處出來,真是可惜,或者,這激烈正是這類教科書式著作所要避免的?否則就只會像我入中大講藝評的結果,好像一切無成法,試問咁又可以教d乜?
(下次再引說Venturi講咗d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