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4
de-centering的歷史重構
雖然很想鼓勵新寫文的人,也知自己也唔係寫得好,
但對於jeff的新文,我愈來愈覺另有寫作動機,讀者對象?
於是開始放棄原想的指指點點.
jeff於06回顧其一提到的,是蔡仞姿回顧展而出版的場刊《又,物聚》
最近看了Jae Emerling的Theory for Art History.再想香港藝術史,對於蔡仞姿回顧展《又,物聚》終於有了一個去理解佢的統一想法,就是覺得linda lai採的理論實踐方式,和回顧展藝術史是相衝的.
於是結果只能現在如是般:[Re-]
Deleuze/Guattari無疑成了藝術史要面對的家常理論,但兩人雖或不認同把自己歸入後現代性陣營,但rhizome要去除正是歷史本身aborescent mode的論述,那實是很後現-無歷史感的.
仍是要借來不同的著作對於香港藝術年代劃分的框架,築成multi-linear的歷史書寫,不代表就不是linear.
pamela談hypernated是object-activity起,那在中文的東西遊戲中是整全卻歧義/誤導的(換句話說,英文反起分裂而澄清的作用).[Re-]Fabrication,蔡問是否雖要加括號,反是今天的一個[後現]理論問題.
有[-]my point自覺的歷史書寫本是好事,但梁寶在座談提到展覽的非歷史線性對其有所啟示,但於我此特標年份之舉,正是一種介乎歷史和理論,林克歡所說在建構就遇著解構的香港問題.
或者多元,後現代的發展期就是藝術史的終結?
實在很想看到從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提出來的想法,甚至理論.
jeff於06回顧另還提到亞洲藝術文獻庫(魂游負責)的「香港行為藝術研究報告」(和我上次談其撰的藝發局報告不同),下次有機會,我又是要講講所見的問題.
但對於jeff的新文,我愈來愈覺另有寫作動機,讀者對象?
於是開始放棄原想的指指點點.
jeff於06回顧其一提到的,是蔡仞姿回顧展而出版的場刊《又,物聚》
最近看了Jae Emerling的Theory for Art History.再想香港藝術史,對於蔡仞姿回顧展《又,物聚》終於有了一個去理解佢的統一想法,就是覺得linda lai採的理論實踐方式,和回顧展藝術史是相衝的.
於是結果只能現在如是般:[Re-]
Deleuze/Guattari無疑成了藝術史要面對的家常理論,但兩人雖或不認同把自己歸入後現代性陣營,但rhizome要去除正是歷史本身aborescent mode的論述,那實是很後現-無歷史感的.
仍是要借來不同的著作對於香港藝術年代劃分的框架,築成multi-linear的歷史書寫,不代表就不是linear.
pamela談hypernated是object-activity起,那在中文的東西遊戲中是整全卻歧義/誤導的(換句話說,英文反起分裂而澄清的作用).[Re-]Fabrication,蔡問是否雖要加括號,反是今天的一個[後現]理論問題.
有[-]my point自覺的歷史書寫本是好事,但梁寶在座談提到展覽的非歷史線性對其有所啟示,但於我此特標年份之舉,正是一種介乎歷史和理論,林克歡所說在建構就遇著解構的香港問題.
或者多元,後現代的發展期就是藝術史的終結?
實在很想看到從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提出來的想法,甚至理論.
jeff於06回顧另還提到亞洲藝術文獻庫(魂游負責)的「香港行為藝術研究報告」(和我上次談其撰的藝發局報告不同),下次有機會,我又是要講講所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