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8
後藝化
看了藝術節天工開物.
從來不甚曉欣賞看過的陳炳釗作品(97那批,跟藝術展覽一樣,我沒有看過).董啟章也非特別吸引我的作者,於是其同名新作也未有去讀或翻.
或是因近陣子陪父母多番些,這次第兩幕臨尾如是一場現實感重點,是我最看得自在點的一節.至於人-進化-機械幾線結合在錄像中人們在天星以自己扮鐘的點子,則是整劇給我(使兩樣o野重新變番)有趣位.
然而這或也點出,v城裡,藝術/劇場-社會的位置似乎亦已改變了.
(正如最近一次被香港文學吸引,我會選潘國靈版的i城.)
從來不甚曉欣賞看過的陳炳釗作品(97那批,跟藝術展覽一樣,我沒有看過).董啟章也非特別吸引我的作者,於是其同名新作也未有去讀或翻.
或是因近陣子陪父母多番些,這次第兩幕臨尾如是一場現實感重點,是我最看得自在點的一節.至於人-進化-機械幾線結合在錄像中人們在天星以自己扮鐘的點子,則是整劇給我(使兩樣o野重新變番)有趣位.
然而這或也點出,v城裡,藝術/劇場-社會的位置似乎亦已改變了.
(正如最近一次被香港文學吸引,我會選潘國靈版的i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