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2

 

介入也是一種介入

當年迪士尼拍板,我自然萬分反感,但看過如陳育強在打開的文章,我寫了篇文給打開,那時梁文道沒有用,但後來他們(我意思是梁文道跟我不知其他什麼人)打算出那迪士尼不是樂園的書時,問過我有否興趣重寫或用上那文,我覺得我的立場跟他們(我稱作文化研究式)的論述取態有所分歧,不覺得合適放在那裡.我那時就迪士尼在想的,是民眾是愛享樂的,這是文化研究分子要批判它時所沒有理由不正視的.今天在inmedia見到金佩瑋:要死的,還是要活的?「藍屋」保育與活化的迷思(信報財經新聞/2006-08-09)大嚇一跳.好像現在才忽然反過來想到"有誰不想「上樓」?"
"保育藍屋,就是...要先把老房子原有的生活結束、把內容掏空...在香港,大家都覺得這種先弄死、後活化的方式沒有問題;..."這個"大家",我絕不受落,問題我覺得,反如其劈頭所言:"灣仔藍屋一帶的保育與活化計劃,引出的是一連串把人扯進深淵的迷思。原來,即使聚集了一大群對保育心熱情切的文化工作者,包括筆者本人,我們對保育與活化的認知與思考,原來仍猶如瞎子摸象。"陳冠中最近有另一篇文說不少城市規劃署的人仍是他年少一樣的舊思維,但我同樣怕的,是(內)認(外)合的前衛實驗,正因為發展而能大展拳腳,其存在則使發展大計(以環保,持續發展等之名而)得逞.

當然,發展大計在香港,可能除了你是胡應湘,大多時候都會得逞.
至於"有誰不想「上樓」?"我不想說是大部份人或少部份人的想法,或任何一方轉軚比較好,我只知我感覺自己也在瞎子摸象,於是何種介入也癱瘓了.

Comments:
想說明幾點,我想你把幾件事搞混了﹕

1.[迪士尼不是樂園]是進一步的書,跟打開沒有關係,[迪士尼不是樂園]中也沒有打開的人,"但後來他們..."句把兩幫混為一談了。

2.我不明白你所說的"文化研究式"指什麼,我想我不會把[迪士尼不是樂園]中的文思慧、古烈治列入文化研究陣營。

3.金佩瑋不是今天才"忽然反過來想到"有誰不想「上樓」",起碼在喜帖街運動當時,她已提出過這一點。

最後,不明白你最後一句:"若果這班文化工作者一直真是如此,他們真的或以為大家沒有察覺問題"指什麼? "這班文化工作者"、"他們"、"大家"指什麼?
 
關於第三點,有一點補充﹕

但當金佩瑋提到喜帖街居民早期"有誰不想「上樓」"的心態時,她之後也描述居民的心態在運動過程中的改變。
 
順帶一提﹕金佩瑋在中大拿的碩士,也是文化研究系的。

其實文化研究也有建制派,主張又砌又傾,所以我覺得你的立場不一定跟你所說的文化研究有矛盾。
 
發佈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