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8

 

mMK~有始亦有終


那天出席John Batten的畫廊結業,遇上些好友都變得也不知還有什麼好說,大家積極不是壞事,心灰卻何苦抱怨,個體藝術其實又何必要和藝壇爭什麼.這好像很消極,但若藝術(美學)不可以對社會的價值作最根底的反思,提供另一種世界的價值/想像,汪丁丁又或J.Schumpeter意指的企業家,我認同,就是當代最出色的"創新"藝術家.
看了黎健強的留言,總覺彼此又試交叉走位(雖然我走來走去都是原地踏步居多,不似其能潛心學問又坐言起行),記得當我有感藝術史很不當代,黎健強話我不該事事都要有用來看學術.但對藝術與藝評的社會性要求,總覺其又比我要求更高,社會政治性也來得硬性.或者這正是雙行的意思.(我上次說的雙行,其實是對頭車才真,答咀不對榫.)
以前聽過黎健強話仍當自己是藝術家(最近路經灣仔,見到個議員之類的橫額海報,幅辦公室照,就立刻使我想起黎健強跟黃志遠的<<三三>>那幀人像硬照),搞藝術先是一種介入,這次說藝評,也是同一個介入.這"介入"大概正是中大藝術系從來沒有教過我的一樣東西.中大過去西洋藝術史提也沒提的Situationist本來誇張的景觀社會理論被當代重新炒熱,完全可以視作中大過去生產的藝術家型態的一大死穴.
近日在百忙中讀著oxford-a very introduction系列的Dada and Surrealism,和上次看Understanding Installation相似,都讓我再次感到他們如dance theatre一樣,其實東西本來出現時,其實也有一些political agenda,不過是發展下來,那一部份總是稜角很快就無了.(於此就又想起,讀書時硬啃過本講柏林達達的書,貪的正是其政治性.)至於一種cutting edge的當刻藝術介入和歷史意識的關係,其實內裡真是可能大有文章.(正如反過來creativity不談傳統又會是怎麼樣的創意.)

Comments:
我大概是說我仍是搞藝術的, 對於'藝術家'一詞我老是覺得毛骨悚然, 尤其是在香港.
 
又及: 有關研究或者閱讀歷史的問題. 之前在網上香港人民廣播電台一個名為'網民打書釘'的節目聽訪問梁文道, 梁對讀歷史有很好的看法, 說不是簡單的以史為鑑, 而是從事件的不同處去比較和思考. 有興趣可以檔案重聽, 網址www.prhk.org. 雖然主持被梁生的星味弄得有點失態.
 
發佈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